14个楼盘半年总计交付1套房大名城还好吗?

编辑:顾晓芸     来源:网络    阅读量:7493    时间:2022-08-17 22:16:00    阅读量:15508   

14个楼盘半年总计交付1套房大名城还好吗?

在今年6月初上海第一轮集中供地中,大名城以底价约8.88亿元拿下青浦区一幅宅地。这是公司今年首次在土地市场布局,延续了去年的投资布局,上海市场依然是名城“必争之地”。

在开发商的战略布局规划中,长三角城市群往往被视为深耕的重点区域。发达的经济,四通八达的交通,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入……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房市场的火爆。由于抗风险水平相对较高,这一区域也充当了房地产企业业绩的“防火墙”。

但目前来看,这种效果在大城市并不明显。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华东地区的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至1.03%。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陆文熙告诉记者,近年来受高地价和限价政策影响,华东地区项目利润有所下滑,但毛利率维持在10%左右是没有问题的。“一个点的毛利率相当于赔钱。”

性能下降

近日,大名城低调发布了中报。

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51.15%至20.53亿元;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88.37%至0.2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下降54.06%。

对于业绩断崖式下滑,大名城给出的解释是交割结转面积减少。截至6月底,公司新项目结转收入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约50%,同期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净额约为628.22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9亿元也大幅减少。

报告期内,大名城实现销售金额约32.09亿元,销售面积20.14万平方米;房地产结转收入金额约19.74亿元,结转面积20.97万平方米。

从区域布局来看,目前名城的业务主要分布在华东、东南、西北三个区域。今年上半年,它们分别贡献了约2941.48万元、8.05亿元和12.09亿元的收入;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1.03%、24.39%、19.63%,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06%、6.78%、3.78%。

谈及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大名城表示,华东、东南主要是2017年新区域结转项目拿地成本楼面价较高,当期结转影响整体区域毛利率降低;西北地区主要受疫情、行业、价格影响,导致开发成本上升,但房价阶段性下降。

但由于高毛利率地区收入权重上升,低毛利率地区收入权重下降,大名城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略有上升。截至6月底,公司房地产板块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4.17个百分点至21.23%,综合毛利率为21.11%,2021年同期为16.69%。

报告期内,其来自西北地区的收入占比59.19%,较上年同期提高27.06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东南地区收入增长14.37个百分点至39.38%;华东地区占比1.44%,同比下降41.43个百分点。

半年交付一套房。

由此可见,虽然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被规划为重要的深耕区域,但这一区域现在已经成为名城的短板表现。四年来,公司华东区收入逐年减少,毛利率每况愈下。

华东的盈利高峰在2018年。

当年,该地区毛利率为42.42%,比上年增长18.83个百分点。当时是四个地区中最高的。次年,华东地区开始下滑,毛利率降至18.4%,2020年进一步降至11.72%,2021年降至4.69%,2022年上半年降至1.03%...

结转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位于华东地区的大名城14个住宅项目中,仅上海紫金9号已结转,总面积118.61平方米,结转收入673.77万元,相当于华东地区今年上半年仅交付一套房。

“这意味着它没有送达。”有熟悉华东市场的房企人士向记者分析,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交房周期在两年半左右,开发商只有在购房者确认收房后才能结转收益。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项目逾期交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结转期也会拉长。

无货可结转的情况与公司近年来投资节奏收缩有一定关系。2018年,大明市提出审慎拿地。当年,公司仅通过公开市场竞得福建省龙海市两宗地块,34%股权转让给杭州鸿兆城置业;2019年在公开市场“隐身”,仅以货币增资方式投资杭贝隆地产。

还是出于对性能的考虑,大名城在2020年重回大众视野。公司全年新增项目7个,其中上海6个,福州仓山1个,总价约78.33亿元;2021年继续在上海“补仓”,拿下奉贤区、临港新区、青浦区三幅地块,总价约32.77亿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项目逐渐进入市场预售,但均未进入结转期。信息显示,上海大名城映云房预计2023年3月底交房,大名城应晖预计明年6月底交房,大名城映湖预计明年4月底交房...

截至6月底,华东名城待结转面积约28.35万平方米,受多种因素影响,利润空间仍然有限。

待开发的土壤储量为91.58万平方米。

上述房企人士告诉记者,2020年上海土地溢价率并不低,2021年实行集中供地后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再加上疫情的影响,项目会产生大量的额外成本,导致整体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溢价率是以挂牌价为基准的,但如果挂牌价高,那么即使溢价低,地价依然高”。

这在大城市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2020年,上海大名城拿地的6宗地块合同总价为53.73亿元,其中不乏溢价率在20%-30%的项目。

具体来看,当年6月,大名城经过47轮报价,以约11.35亿元竞得青浦区一幅宅地;同月竞得的临港科技城D06-01地块溢价率为16%,另一幅临港科技创新城B02-02地块溢价率为35.2%...

韩毅智库研究总监俞晓宇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华东地区企业投资的地货比普遍超过0.4,一些优质高价地的地货比甚至超过0.8,利润空间小于其他地区。

但华东地区购买力充足,有助于项目快速走远,回笼资金,保证现金流。“房企坚定布局华东,主要目的是促进企业规模增长,保持市场份额,寻求可持续发展机会。”于晓宇强调。

今年以来,名城继续加码上海市场。截至6月底,公司待开发土地总面积约91.58万平方米,其中长三角6.9万平方米,大湾区33.72万平方米,西北47.11万平方米,东南3.84万平方米。

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土储能力并不充足,公司补库任务依然艰巨,融资渠道的收缩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发展。

今年上半年,由于股份回购、贷款偿还、项目合作支付等费用,大名城账面资金较2021年末减少33.13%至41.86亿元。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增至12.87亿元,而短期借款为4.83亿元。

市场很好奇。在录得去年重组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后,大名城能否在2022年“翻身”?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精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