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李牧 来源:网络 阅读量:5446 时间:2022-12-16 10:29:55 阅读量:17570 会员投稿
似乎没有一座城市如长沙一般在“网红经济”的大潮中如鱼得水,不仅博得了名满天下的名声,更是赢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提升。
大批传统产业在这里呈现出完全耳目一新的新玩法,并成为普遍的态势,吸引南来北往的人们趋之若鹜——不少人将此归结于长沙人千百年以来骨子里“爱玩”“会玩”“敢玩”的基因,若将这几个显著特点的换一种说法,亦可称之为创新。
近日,第一财经与微众银行微众企业+联合打造的《科创源动力》第二季栏目组走进长沙这座深具创新禀赋的“网红”城市,探寻这个城市的科技创新故事。
关键指标倍增
2022年6月,长沙迎来了一场盛会——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这场国内科学界的盛会吸引了百名院士及顶尖专家、百家全国学会和地方学会齐聚星城,年会的主题之一为“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打造中部崛起新引擎”。
一年前,同样是6月,长沙市成功获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这两件事,在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内坊间被广泛提及,被视为是国内科技界及国家对长沙市科技发展与创新的肯定。
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产业处处长左宏说,长沙在科技部发布的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的评比中,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八。“创新实力和科技实力是非常强的。”左宏说。
长沙的科技创新运力源远流长,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特色科研院所众多。长沙在较早的时候就拥有农业科技、建设机械、冶金等独具特色的专业研究院(所),同时还有国防科大、中南大学等专业性高校,并很好地实现了产业转化,由此形成了一个个享誉国内外的产业,比如杂交水稻、超级计算机、工程机械等,同时诞生了一批知名企业,如三一重工等,长沙也因此成为“世界工程机械之都”。
近年来,湖南一直在推动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城市群共融协调发展,长沙周边的株洲、湘潭也拥有轨道交通产业、机电及矿冶等特色产业,并相互融通。
长沙还形成了较有特色“院士经济”。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在长沙工作的“两院”院士共有49名(含柔性引进)。
更为重要的是,沿着这样的脉络,一个个产业集群由此形成,效果显而易见。
其中,长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已获批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制造成为闪亮的新名片。
今年上半年公布的2021中国智能制造50强中,长沙共有5家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数占到了榜单企业总数的十分之一,居全国第一。2021年,中国科技部宣布将在长沙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据媒体报道,自2012年至今,长沙科技创新关键指标实现7个“倍增”: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从134.44亿元提升到367.1亿元,增长1.7倍;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从300余家增长到1532家,增长4.1倍;全市人才总量从50万增长到280万,增长4.6倍,“人才吸引力指数”跃居中部第一;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1.08件增长到47.9件,增长3.3倍;技术合同交易额从20亿元左右增长到533亿元,增长25.7倍;高新技术企业数从825家增长到5218家,增长5.3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1218亿元增长到3821亿元,增长2.1倍。
树与枝杈
2016年,在外企工作多年的石通哲选择回国自己创业。最初,他想选择距离潜在大客户更近的省份开启创业,但最终却定在了长沙。石通哲说,之所以落户长沙,被长沙的配套和产业链所吸引。
石通哲创办的湖南华通粉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通设备”)主业为新材料,他需要在企业的周边有着成熟的产业配套,以助力企业的成长,而位于长沙的中南大学在矿冶(冶金)领域,无论是科研还是产业转化、开发都具有较强实力,相关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在此得以形成。
“中南大学冶金院在锂电行业非常权威,有的时候,他们甚至会帮我们主动牵线。”石通哲说。
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产业处处长左宏将长沙的这种产业集群、产业链特色形容为树与枝杈、果子的关系。
她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为例,“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具有相关资源禀赋,同时还有以中南大学长沙矿业研究院等为代表的高校院所,在材料领域积淀了深厚的学术科研力量。伴随市场经济的介入和需求的来到,由此产生了爆发效应。”据她介绍,根据调查,诸如储能材料等产业,在湖南的技术自给率可以达到90%以上。
长沙市一直着力于对产业链的完善。2017年以来,长沙市提出以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为抓手推动制造业发展,并在全国首创产业链“链长”制。
通过多年发展,长沙市力推的“1+2+N”产业集群已成体系。以工程机械制造为例,长沙聚集了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四家企业,成为仅次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日本东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
配套完备,产业链成熟,这些无疑对于创业者具有吸引力,除此以外,还有人的因素。石通哲说,除了配套,满足“人”的需求是他一个重要的考量。
“我希望选择宜生活、宜工作的地方,生活成本比较低,但同时生活质量比较高,而长沙的房价、教育资源、创业资源等吸引了我,我相信,其它的技术人才也是这种想法。”他说。
事实上,近年来,长沙市在引进人才方面频频出招,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早在2014年,长沙市就发布了《长沙市引进紧缺急需和战略型人才计划》,使长沙成为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创业基地和现代化人才集聚中心。此后几年,长沙市还发布了一系列优化人才引进环境的多项政策,在人才安置、购房、子女就读等方面作出了优先安排,产业引申主要指向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航空航天、5G通信、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政策的落实带来了成果。以长沙市科创集中地之一的湖南湘江新区为例,近年来持续推进“千博万硕”引才工程,截至目前,全区共引进252名博士,2766名硕士。
“现在我们公司接近140号正式员工,大概有1/3是从沿海地区回来的,包括江浙、广东一带。”石通哲说。
融资助力
除了产业、人才环境,几乎所有创业者还都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就是资金。
湖南金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斌泉回顾自己的创业之路时感慨不已。做装配式护栏起家的他,2010年开始将公司的业务方向转向攻克由德国和瑞士垄断的钢铁精密复杂成型技术,一路坎坷,期间几度濒临破产,历经近十年,终于依靠完全自主技术成功攻关,成为全球行业引领者。
“我们到现在一共拥有1400多项专利,仅是这些专利的申报费就上千万。”在谢斌泉的创业故事里,资金是逃不开的字眼,在他和团队的十年攻关过程中,因为资金困顿不得不数度融资,甚至向员工借款。
对于科创企业来说,在创业初期没有盈利、没有抵质押物的情况下,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投融资。这也引发了一些破局者的思考,比如类似于微众银行这类自带科创基因的金融机构专注于支持中小企业。
湖南省也是微众银行早期重点服务的地域之一,省内贷款客户基础量多,占比大,微业贷服务省内小微企业的经验也较为丰富。
在长沙,近六千家申请了微业贷科创贷款,其中很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长沙每三家科创企业中就有一家选择了微众银行,行业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亦覆盖不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符合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发展方向的重点企业。
微众银行作为一家数字银行,一直利用数字化手段去服务小微企业。其中,首创推出了“政银担”线上批量化融资担保服务模式,截至目前,该服务模式已落地全国13个省市地区。
湖南是微众银行“政银担”落地的第二个地区。微众银行去年就与湖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为湖南省内小微企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提供更全面精准的金融服务。经过一年的时间,“政银担”已在当地服务了超过1300家企业。
石通哲的华通设备也是微众银行的客户之一,双方正在探讨通过“政银担”进一步丰富其融资服务。
事实上,长沙一直也在探索如何解决科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初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突破与创新。
据湖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湖南中小担保”)副总经理夏继红介绍,因为很多科技企业都是轻资产模式,没有厂房、土地等实物资产作抵押,所以一般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担保机构承担着科技型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一个纽带和桥梁作用,在开展贷款担保的基础上,也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比如对于成长性好的高科技企业,采用“担投联动”模式,即以担保加投资方式,满足企业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需求,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包括湖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内,湖南省及长沙市的各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各项变革举措和创新产品,着力破解广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困局。这些举措,最大触及科创企业。
夏继红介绍,针对科创企业和产业,当地政府在金融、税收、租金等方面都提供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长沙市创新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补偿体系,湖南省科技厅设立了“知府价值风补基金”等。
比如,2022年4月,湖南省科技厅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湖南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实施办法》,6月14日,长沙市出台适配的《工作方案》,聚焦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补偿机制,以风险补偿形式支持银行对科技型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用市场化手段撬动金融资本投向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的科技型企业,切实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同时,政府部门对科技创业进行知识价值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提供给银行。银行将根据企业知识价值评价结果对企业进行预授信,只要企业申请,就可以很快获得贷款。
融资难是很多创业者无法回避的难题,很多像石通哲、谢斌泉这样的创业者都对此深有体会,但他们也见证转变的过程,感受到了长沙市近年来金融创新的力度。在开放创新的金融环境,不仅能够让他们完全市场化地与湖南中小担保、微众银行等机构合作,同时也能享受到一系列创新政策带来的红利。
在配套完备、产业链成熟、高度宜居、政策扶持以及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的助力下,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助推体系。未来,长沙也将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者来到这片热土拼搏奋斗,创造出更优秀的科技成果,孵化出更多的科技企业,打造出更强的科技产业,进而成为冉冉升起的中部地区科创核心城市。
戴缅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2023-03-01 08:09:00
2023-02-23 10:55:00
2022-08-18 06:35:00
2022-08-17 18:21:00
2022-08-17 16: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