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笑笑 来源:IT之家 阅读量:5878 时间:2023-03-03 08:10:42 阅读量:16233
马斯克画了张未来的饼,但市场只想要眼前的肉。
昨天是特斯拉的首次投资者日活动,马斯克向世界展示了他的新能源愿景。但看起来特斯拉的投资者们对此并不买账,他们没有等到短期利好因素 —— 入门级新车型。投资者活动结束后,特斯拉股价盘后下跌 5%,今天收盘下跌 6%。
虽然马斯克刚和加州州长纽森共同宣布,在硅谷设立特斯拉工程总部,但这并不代表特斯拉总部会搬回加州。在硅谷设立工程研发总部,主要是为了就近招聘硅谷的技术人才。特斯拉的全球总部依然设在得州首府奥斯汀的超级工厂,而这场投资者日活动也在此举办。
宏图计划三部曲
这场发布会的主题是“宏图计划第三章”。马斯克在发布会上阐述的主要是他对未来十年的长远业务规划,提到的重心是全球可持续能源的宏伟愿景。按照他的想法,这场发布会面向的受众并不仅仅是特斯拉投资者,还包括了“关注地球的投资者”。
“宏图计划第一章”发布于 2006 年,当时特斯拉还是一家初创企业,主要阐述了特斯拉对开发高端电动车以及未来推出可负担车型的展望。在丰田、奔驰以及美国政府的投资与贷款帮助下,特斯拉渡过了资金最艰难的初创阶段,先后发布和交付了 Roadster 和 ModelS,成功上市交易,完成了第一章目标。
十年之后的 2016 年,马斯克发布了“宏图计划第二章”,主要包括四大目标:太阳能屋顶与储能电池相结合的解决方案、提供满足主流市场需求的完善电动车型选择、通过大规模车队学习来开发更为安全的自动驾驶能力、让汽车在空闲时成为赚钱工具。在此之前,马斯克主导特斯拉收购了自己创办的太阳能公司 Solarcity。
尽管宏图计划第二章的四大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但前三部分的逐步落实已经足以让特斯拉股价在 2019 年开始疯狂飙升,成为全球第一汽车股,市值甚至一度突破了万亿美元关口。马斯克本人财富也翻了近十倍,一跃成为全球首富。
如果说宏图计划前两章的着眼点依然还是特斯拉产品本身,那么第三章的视野则投向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和能源问题。马斯克试图给这个全球最大危机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希望将特斯拉带上一个全新又巨大的增长空间。
众所周知,马斯克一直坚信人口崩溃危机。虽然地球人口已经超过 80 亿,但他依然认为地球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资源匮乏,而是人口出生率太低。过去几年时间,马斯克不断在警告美国、日本和中国等主要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他也“身体力行”地在制造人口,累计育有九个孩子。
能源无疑是全球当前面临的最主要危机。过去一年,地缘冲突导致全球原油天然气价格飙升,主要国家都面对能源供应危机,民众承受着高昂的取暖出行成本,不得不重新加大化石燃料开采,拖累全球气候变化进程。正如马斯克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全球 80% 的能源依然来自化石燃料,只有 1/3 的能源得到有效利用。
马斯克认为这些都不是问题,他有办法解决这个全球最紧迫危机。他在开场白就提出。“地球可持续能源发展有一条清晰的路径,我们不需要破坏自然家园,不需要回归简朴生活,不需要放弃用电,也不需要忍受寒冷或是艰苦环境。我们可以支持一个比地球更大的文明社会,以可持续的方式供养远远超过 80 亿人口的人类。”
那么,“宏图计划第三章”又给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按照马斯克的设想规划,实现可持续能源经济需要:储能 240TWH、可再生电力 30TW、制造投资 10 万亿美元,耗能不到传统燃料的一半,只需要不到 0.2% 的土地,只需要去年全球 GDP 一成的投资。
他在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全球所有汽车都会是电动的,甚至飞机和船只也可以由可持续能源驱动,用可持续能源来支持全球电网等等。马斯克提到,特斯拉随后将发布白皮书,为地球可持续能源勾勒出清晰道路。
具体涉及特斯拉的能源业务规划包括:加大电池产量,用可持续的燃料为电网供电;计划在 2050 年实现 100% 的可持续能源;不仅为特斯拉的电车提供充电服务,也会用于公用事业和储能系统;组建一支拥有 8500 万辆的全球电动车队等等。
特斯拉还在投资者活动上宣布,过去九年特斯拉能源产品的发电量已经超过了所有特斯拉工厂和电车的用电量。去年特斯拉能源产品提供的充电量达到了 9TWH,每周提供 150 万次超充服务。
作为特斯拉开放能源服务的项目,特斯拉已经在美国开始逐步向非特斯拉用户开放超充服务。非特斯拉车主既可以选择按次付费,也可以每月支付 12.99 美元享受超充会员服务,享受每千瓦时充电降价 0.12 美元的折扣。此外,特斯拉还计划今年夏天,向得州的特斯拉车主推出“TeslaElectric”服务,每月支付 30 美元即可无限在家夜间充电。
尽管这场“宏图计划第三章”发布会的重心是可持续能源规划,但特斯拉也发布了一些关于当前业务的更新:特斯拉第 400 万辆车昨天在得州工厂下线;目前超级工厂每 45 秒就能组装一辆车;新的墨西哥超级工厂选址确定在莱昂州首府蒙特雷,计划生产下一代平台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特斯拉超级工厂产能的部分是由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负责人朱晓彤上台阐述的。由于在中国市场和上海工厂的出色业绩,朱晓彤得到了马斯克的信任,去年年底更从中国区调到美国总部,负责全球产品与制造,承担了超级工厂的产能提升重任。
朱晓彤表示,特斯拉花了 12 年才生产出第 100 万辆车,花了 18 个月生产了第 200 万辆,花了 11 个月生产出第 300 万辆,而第 400 万辆只用了不到 7 个月时间。他还表示,特斯拉计划建设新的电车和电池工厂,同时提高现有工厂的年产能。
在此次特斯拉投资者会议上,马斯克还提出了特斯拉的具体业绩目标,要在 2030 年销量达到 2000 万俩。这个数字实在太令人惊讶,因为目前全球车企销量冠军丰田的年销量也只有 1000 万俩,而特斯拉去年交付量只有 131 万辆。
马斯克相信特斯拉只需要推出 10 款车型,就可以实现这一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目前特斯拉在销车型只有四款,皮卡 Cypertruck 还没有开始投产。作为对比,全球车型销量冠军丰田卡罗拉的年销量也只有 100 万辆。
此外,特斯拉还披露了关于产品成本方面的信息:过去四年时间 Model3 的生产成本减少了 30%,下一代电动车成本还会进一步下滑,从 ModelS 到 Model3 的车辆线束减少了 17 公斤,AIDay 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在工厂参与组装。
没有入门新车型消息
然而,这场面向未来十年的可持续能源规划,似乎并没有打动特斯拉的投资者们。投资者日阐述的宏图,并没有投资者们希望看到的新产品,也没有投资者翘首以待的股票回购。
整场发布会,关于新车的消息只有一句:2017 年发布的 Cybertruck 将于今年投产。特斯拉首席设计师霍扎尔森在宣布这一进展之后,随后就断了投资者的希望:下一代车型还没有到宣布的时候。随后特斯拉股价就开始在盘后直接下跌。
投资者到底在期盼什么?一款传说中即将发布的低价新车型。尽管特斯拉今年年初大幅降价,但最便宜的 Model3 依然是 4.3 万美元起售。马斯克 2017 年说过 Model3 会以 3.5 万美元起售,但却从未兑现承诺,他还在 2020 年的电池日活动上表示,未来两三年会发布一款售价 2.5 万美元的入门电车,但去年又表示暂时没有这方面的计划。
投资者希望马斯克能尽快发布一款价格更加亲民的车型,与市场上现代、大众、福特等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产品争夺入门级市场。今年通用汽车的三款新电动车也将上市,其中雪佛兰 Equinox 将在 3 万美元起售。
而在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中国,特斯拉也面临着中国厂商的激烈竞争。在发布会结束之后,朱晓彤在回答中国市场的相关提问时表示,只要特斯拉能以合理价格提供出色产品,就不需要担心需求,他并没有对中国市场的竞争前景感到担忧。
投资者还希望听到特斯拉在电池续航性能方面的提升,希望看到续航更久、充电更快的新电池技术。但昨天的特斯拉投资者活动也没有这方面的新消息。以及,特斯拉也没有在投资者活动上公布投资者所关心的远期财务指标。
投资者更希望听到马斯克宣布自己会专注于特斯拉。过去一年,他在收购和管理推特方面引发了太多的争议,投入了太多的精力。现在每天媒体关于马斯克的报道,大多是关于推特方面的新闻,或者是他的争议言论。去年年底,一些忍无可忍的投资者已经喊出了“马斯克要么回特斯拉,要么就应该下课”的呼声。
综合来看,券商们对于特斯拉投资者活动还是给予了正面评价。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特斯拉在投资者活动上展示了出色的垂直整合成效,他们因此得以比竞争对手动作更快,成本更低。考虑到电动车目前的价格依然太高,特斯拉下一代平台成本有望减少 50%,这将拉大与竞争者的差距。摩根士丹利给予特斯拉增持评级。
但对于散户投资者们来说,没有新车型,就没有新的利好因素。他们对马斯克画出的“全球可持续能源”大饼不感兴趣,只想尽快吃到眼前的肉,推动特斯拉股价继续回升。
去年特斯拉股价暴跌了 65%,但在今年年初大幅降价促销之后,特斯拉股价又开始显著回升了 53%。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股价的波动性高达 70%,这个指标意味着特斯拉股价一年之内波动幅度达到了 70%,而标准普尔 500 指数成分股的这一指标只有 16%。即便是把范围缩小到几大互联网巨头公司,这一股价波动指标也只有 44%。
为什么特斯拉股价走势如此大起大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特斯拉的散户投资者比例是互联网公司中最高的。特斯拉高达 44% 的流通股都为散户投资者所持有,而几大互联网巨头的散户投资者比例平均为 18%。
一个有趣的插曲,昨天特斯拉投资者活动除了 YouTube,也在马斯克的推特平台上直播。但在活动临近尾声的时候,正在马斯克和一众高管回答提问的时候,推特的直播却突然中断了。特斯拉不得不重新在推特发起新直播,继续介绍高管团队的问答环节。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2023-03-01 08:09:00
2023-02-23 10:55:00
2022-08-18 06:35:00
2022-08-17 18:21:00
2022-08-17 16: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