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非后净利润为何连续五年为负?深圳和科达回复问询函!股价已破发

编辑:醉言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4389    时间:2024-09-07 23:40:09    阅读量:12684   

扣非后净利润为何连续五年为负?深圳和科达回复问询函!股价已破发)

在5月8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2023年年报问询函后,9月6日晚间,深圳市和科达精密清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对问询函进行了回复。

据悉,公司主要从事精密清洗设备以及水处理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以满足客户在工业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各类精密清洗及水处理需求,主要产品包括精密清洗、纯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和中水回用设备等。

*ST和科于2016年10月上市,发行价为8.29元。当年12月创下68.74元的历史高点后,*ST和科股价一路下挫,2019年至2020年有过一波较大反弹,此后再次走低。到今年8月底,最低下探至7.20元,股价创上市以来新低。其最新股价为7.41元,已连续近一个月破发,市值仅7.41亿元。

年报显示,*ST和科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66.99%,扣除后营业收入1.38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58.0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984.30万元。

因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ST和科股票交易自2023年4月28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外,相关公告显示,公司2019年至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连续五年为负值。

深交所要求说明公司扣非后净利润连续五年为负值的原因,并说明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ST和科回复称,公司扣非后净利润连续五年为负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1.近年在复杂动荡的外部环境以及国内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公司所属专用设备行业充满压力和挑战,遭受供过于求和价格激烈竞争的困扰。公司精密清洗设备主要应用领域玻璃产业及终端应用消费电子市场,这两个市场亦呈现出需求增长放缓的趋势。基于行业整体情况,公司订单量减少,业绩未达预期。公司近五年营业收入较2016年-2018年大幅下降。

2.营业毛利减少,受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分摊影响,对公司整体毛利造成较大影响,公司2023年、2022年营业毛利分别为786.80万元、900.33万元。

3.考虑公司订单及可弥补亏损等影响,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2023年、2022年分别对子公司深圳超声、母公司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冲减以前年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别调减利润532.04万元、822.11万元。

4.减值损失影响:2023年公司对东莞市汇添富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导致减少利润约1245.32万元;2019年度存货跌价损失-2693.59万元,较2018年-156.25万元增加资产损失2537.34万元。

对于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ST和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回复。

财务层面,公司2023年至2019年资产负债率较低且相对稳定,流动比率较高且相对稳定;公司近四年无银行借款,并且主要房产及设备均不存在抵押受限等情况,偿债能力较高;公司近五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虽然有波动,但累计经营现金净流量仍为正值。公司偿债能力较强。

经营层面,截至2024年8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合计不含税8341.78万元,在手订单较充足,业务具有可持续性,目前公司的生产经营稳定,现金流较为充裕,公司业务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深交所还要求说明公司实际控制人被立案调查及控股股东股份被司法冻结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及控制权稳定的具体影响,并充分提示相关风险。

*ST和科表示,公司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建立健全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等制度,能够实现董事会和管理层稳定运作。公司实际控制人赵丰未在公司担任职务,也不参与公司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公司目前董事、高管、监事履职正常,一切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公司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独立运作的两个实体,公司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人员、资产、财务、业务等方面,保持独立经营及核算,各自承担责任和风险。实控人被立案调查对公司治理结构、日常经营运作等没有重大不利影响。

另外,截至目前,公司控股股东丰启智远持有公司160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6%,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占公司总股本5.03%,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远超其他股东。公司目前的董事会6名董事全部由丰启智远提名,丰启智远能够实际控制公司董事会决策。目前丰启智远被质押、冻结的股份平仓风险较小。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规范运作,经营状况及“三会”治理良好。因此,控股股东股权冻结事项不会对公司控制权稳定性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审读:汪蓓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精彩阅读